五常国意见3次罕见一致齐刷刷投了5票否决150国都看懵了
咱们在新闻里天天看,联合国安理会那五位“大佬”——美国、俄罗斯、中国、英国与法国,简直就是“天生不对付”的典范。美国提个案,俄罗斯铁定抬杠;中国支持的,英国八成要弃权。那场面,跟菜市场吵架没啥两样。
但你敢信?这五个天天掰手腕的哥们,历史上竟然有过三次“铁板一块”的时候。每一次,他们都像提前通过气一样,齐刷刷投出5张否决票,把现场一百五十多个国家的代表看得一愣一愣的。
这三次联手,跟什么世界和平没半毛钱关系。说白了,就是有人想动他们的饭碗,结果被联手给锤了。这背后藏着的,是国际政治最真实、也最不加掩饰的潜规则:谁动我的特权,我就砸谁的场子!
这事儿得从1991年那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说起。克里姆林宫的红旗落了,庞大的苏联帝国碎成了一地。继承苏联位置的俄罗斯,当时虚弱得像个重病号,国内乱成一锅粥,自保都难。
就在这时,有些国家心思活络了。以印度、巴西为首的一帮“积极分子”跳了出来,在联合国振臂高呼:“冷战都结束了!世界需要新秩序!五常的‘一票否决权’是历史遗物,该废了!”
这话听着挺有道理,但小算盘打得噼啪响。他们的真实想法是:趁着俄罗斯站不稳,赶紧把五常这个“特权俱乐部”的大门踹开,我们也好挤进去分一杯羹。
提案交上去,会场里弥漫着一股兴奋又紧张的空气。很多人觉得,这次搞不好真能成。
结果呢?全场傻眼了。美国、俄罗斯、中国、英国、法国,五个国家的代表,表情出奇地一致,动作也出奇地一致——全部否决!
美国的代表说,这否决权是二战打出来的合法权利。中国的代表强调,《联合国》的根基不能动。就连前一天还在跟俄罗斯互怼的西方代表,此刻也坚定地站在一起。
那一刻,150多个国家代表算是看明白了。五常内部怎么吵都行,那是“家里事”。但谁要是想把桌子掀了,不让他们玩了,那对不起,他们会立刻变成一个拳头,先把你打出去。这是赤裸裸的特权保卫战,跟谁虚弱、谁强大没关系。
时间快进到2020年,世界变了样,不少新兴国家腰杆子硬了。土耳其的总统埃尔多安,就扮演了那个“出头鸟”。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开喊话:“世界不止五个国家!”
这个提议太有诱惑力了。德国、日本、印度这些常年想“入常”的“候补选手”一听,眼睛都亮了,赶紧跟着起哄架秧子。他们觉得,这是打破权力垄断、实现“地球村共治”的天赐良机。
可五常呢?连正眼都没瞧一下,又是一次集体否决。他们甚至都懒得走正式投票程序,通过外交渠道就把这股风给按了下去。
法国代表当时有句话说得特别形象:“要是让刚果(金)轮流当家,你敢想吗?”这话糙理不糙。五常心里门儿清,他们的特权是维持现有国际秩序的压舱石。这块石头要是松了,世界这艘大船就得剧烈摇晃,甚至可能翻船。一个由他们主导的不完美世界,总比一个彻底失控的混乱世界要强。
说到底,轮流坐庄的游戏听着公平,实际上会把联合国变成一个谁也说了不算的烂摊子。今天你上台否决个中东决议,明天他上台搅黄个非洲援助,那还怎么玩?所以,想动这个国际秩序的基石,五常第一个不答应。
这些国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,在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《禁止核武器条约》,以122票赞成的压倒性优势,要求五常把手里的核弹头全部销毁。这等于是在说:“各位大佬,请你们‘自废武功’,和我们一样成为‘普通人’吧。”
场面一度非常壮观。但更壮观的是,在投票现场,美、俄、中、英、法五个国家的座位上,一个人都没有。他们连会场都懒得进,直接用集体缺席来表达最强烈的鄙视。
为什么这么刚?看看乌克兰的今天就全懂了。当年,乌克兰销毁了所有从苏联继承来的核武器,换来了几张大国拍胸脯的“安全保证书”。结果呢?国土被撕裂,战火烧到现在。
这个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所有人,尤其告诉了五常:核武器,就是大国的命根子,是坐在牌桌上不被踢出局的终极筹码。谁放手,谁就是在弱肉强食的国际政治丛林里裸奔,随时可能被吃干抹净。所以,在这件事上,五常的默契超越了一切分歧。这是他们的“绝对禁区”,谁碰谁死,没得商量。
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,这五位“大佬”可以为各种利益争得面红耳赤,但绝不允许任何人挑战他们制定规则的权力。让他们瞬间团结起来的,往往不是什么崇高的理想,而是一场实实在在的“蛋糕保卫战”。

